在路上
◎楚科伟 河南先为事务所律师、金亚太青年律师刑辩特训营学员
这几天在特训营微信群里看到几位同学所完成的作业,着实让我感到震惊和钦佩,看来每一个青睐于刑辩业务的青年律师都怀揣着一个远大的梦想,都做好了坚持和努力的准备,都向往刑辩道路上的披荆斩刺、风华雪月。他们每一个人对待王老师布置的第一次作业显得如此认真,个个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情真意切、文思飞扬。顿时让我对特训营及这些同学肃然起敬,同时一种莫名的危机感涌上心头。
我是这个团队年龄偏大的一员,虽然执业已达7年有余,但接触刑辩业务也就二三年时间(因为前期一直在企业做法务),记得是转职做执业律师之初因为老师一句“你很细心、性格沉稳,跟我做刑事业务吧”的评价和引导,把我带入了这个前些年一直没有涉足的领域,遗憾的是老师在带我做一个案件的时候突发疾病而去,这让我徘徊和惆怅了好长一段时间。仔细回忆老师带我办案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发现已经积累了很多。于是,我试着老师的做法开始边学边干,没想到这两年还干出了一些名堂。2013、2014年连续两年我的刑事案件占全部办案数量的60%以上,一共办理了40余件刑事案件,而且都是我单独办理或牵头办理,其中有两个县级领导的职务犯罪案件,还有十几名被告人的集体窝案,以及这两年比较热门的黑社会案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一个时期以来我们所的同事已经开始尊称我为刑辩专业律师,还有个别人称我为“资深律师”,这些口头的恭维满足了我的一时虚荣,但过后感到十分的后怕。自己知道,其实我就是一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这就是我参加金亚太青年律师刑辩特训营的原因,我害怕有一天有人背后说我是“白板”,我真的没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我想参加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让自己“货真价实”。
其实,我是在合肥参加特训营培训的当晚就迫不及待地看完了王亚林老师的《刑辩律师:孤独的法律人》和《就业务技能而言:辩护人已经无法与公诉人匹敌》两篇文章,回来之后很快又读了第三篇《决战在法庭》。首先,读了这三篇文章之后我感觉我闻到了“专业”的气息,我认为我参加特训营的选择是正确的,我需要的就是这样的训练。做刑辩律师应该读哪些书?应该塑造什么样的个性特征?应该怎样去调整自己的状态?应该怎样坚守自己的内心?我似乎豁然开朗,找到了刑辩律师的意境。其次,关于刑辩律师的作用,一直也是我困惑的问题。一个案件明知自己改变不了什么,又怎么去发挥出你的价值,让当事人满意或者最低不去投诉你、背后不会贬低你?有人说,律师要不搞定法官,要不搞定当事人。我觉得有道理,但又觉得世俗了一点。去年,翟建律师在一条微信中说到“刑辩律师的工作能够做到让公诉人认为遇到了对手,让当事人认为你很努力,让法官感到不采纳你的观点或意见内心很纠结,足矣”。由此,我好象找到了答案,近一个时期我办案就是朝着这样的目标努力。但读了王老师的《决战在法庭》之后,我觉得这些还不够,刑辩律师就应该真刀真枪的干一场。再者,三篇文章我最喜欢的是《决战在法庭》,我才知道开庭可以这样激烈,办案要具体到“敲打键盘的声音都要注意到”这样的细节,我真是自愧不如。
我本人属马,去年本命年的时候给自己选择了一个微信头像—驰骋,寓意不停的奔跑。不知道我将来能否做一个像王老师一样有所建树的刑辩律师,但在刑辩的路上,我会不停的奔跑、一路驰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