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助手

浅析“AB贷”行为模式及法律后果

浏览量:时间:2023-06-15

作者:孙宝华

2023年3月份,银保监局发布《关于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对不法贷款中介群体开展专项整治。近期,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纷纷加大了对违规贷款中介公司的查处力度,特别是对实施AB贷模式的贷款公司已成为打击的重点。

在银行信贷大放水的今天,需要贷款中介申请贷款的人群,一般都属于征信较差或者找不到合适的担保而无法贷款。对这种人群,不管贷款中介广告打的再好看,他们也无法单纯以申请贷款人的名义申请贷款。那怎样才能让征信存在问题的人群获得贷款呢,AB贷这种畸形的贷款模式就应运而生。

、AB贷的行为模式

什么是AB贷?简单地说就是贷款中介帮助A以B的名义来申请贷款。

对于征信存在问题的贷款申请人A,贷款中介都会保证可以帮助其申请到贷款,但要收取高额的中介费用。对于申请贷款的人群来说,这就是救命的稻草,只要能申请到贷款,哪里还会管中介费用高不高?于是,贷款中介会让A签署一大堆的告知及申请贷款文件,然后安排其他中介来告知A,银行认为其征信存在问题,需要找一个征信合格的B来见证。B到场后,中介又哄骗B只要到场见证,不会担保,不承担责任,然后操作B的手机申请征信报告,在B的手机上下载银行app,在手机上申请贷款,贷款审批后,以第三方支付的方式,将贷款赚到中介银行卡账户上,扣除大额中介费后转给A。而B直到收到银行催款短信才知道自己莫名其妙背负了一笔贷款,从见证人直接转变为贷款人。

二、AB贷行为的法律后果

在当前公安机关给AB贷行为的定性中,有的地方公安机关将中介的行为定性为诈骗罪,而有的地方则认定为合同诈骗罪或骗取贷款罪。下面,我们将以AB贷行为模式特点加以分析。

(一)诈骗罪

AB贷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应按两种情形进行分析。

一是贷款中介前期完全告知贷款申请人A高额中介费用的情形。由于我国刑法通说认为诈骗犯罪中被害人必须对财产具有处分意思。因此,基于处分意思必要说,AB贷中贷款中介获取大额的中介费用并不构成诈骗罪,原因就在于申请贷款人在申请贷款之初就没有对支付大额中介费用产生错误认识,因此也不存在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财产导致产生财产损失。

还有一种情形是贷款中介前期告诉申请人申请贷款会有高额利息只需要一部分中介费用,在贷款审批之后又骗称通过努力降低了贷款利息,但需要增加中介费用的情形。由于各个银行贷款利息都是按照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固定,不存在贷款中介所称可以通过操作将高额利息降低的情形,此时中介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增加部分的中介费用,应构成诈骗犯罪。

(二)合同诈骗罪

关于部分公安机关认为构成合同诈骗罪。首先,本案不存在刑法第224条合同诈骗罪规定中的经济合同;其次,作为贷款申请人的A,并不属于本案真正的被害人;第三,作为实际贷款人的B,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其亦未因贷款合同而遭受财产损失。AB贷行为并不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三)骗取贷款罪

骗取贷款罪是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本案中,贷款中介以实际贷款人B的名义向以银行申请贷款,由于贷款审批都是线上进行,即便贷款中介欺骗B以B的名义申请贷款,真正的受骗人是B,但由于B符合贷款申请要求,银行金融机构并未在B申请贷款过程中受骗。因此,AB贷行为不构成骗取贷款罪。

盗窃罪

在与办案单位民警的沟通过程中,我们认为,AB贷中B被骗以自己的名义申请了贷款,此时贷款理应归属于B所有。而贷款中介假借第三方支付的方式,私下将贷款转移至其个人或A的银行账户,很明显侵犯了B的财产权。由于B对申请贷款并不知情,所以不可能对贷款具有财产处分意识。根据诈骗犯罪处分意识必要说,贷款中介私自处分B申请的贷款,不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应认定为盗窃罪。盗窃金额即为贷款金额。

三、结语

AB贷行为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也给申请人A和贷款人B造成了巨额的财产损失。尽管对于此类新型犯罪模式,司法机关对案件定性可能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但贷款中介实施这种畸形的市场行为模式,必然会产生极大的法律风险,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上一篇: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的认定

下一篇:最后一页

该内容非常好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