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手记

对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正当防卫的条件

浏览量:时间:2019-01-31

  •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参考性案例
     
    范尚秀故意伤害案(《刑事审判参考》指导案例第353号)
     
    裁判摘要:对于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实施的不法侵害行为可以实施正当防卫。具体而言,在遇到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的侵害时,如果明知侵害者是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并有条件用逃跑等其他方法避免侵害时,则不得实施正当防卫;如果不知道侵害者是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或者不能用逃跑等其他方法避免侵害时,才可以实行正当防卫。
     
    1.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而直接对侵害人实施的制止行为,不属于紧急避险
     
    根据《刑法》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目的均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象和手段上。从对象上看,正当防卫的对象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紧急避险的对象是正在发生的危险;从手段上看,制止不法侵害行为的,属于正当防卫,而采用损害第三者合法权益的方法以挽救或者保护较大合法权益免受损害的,是紧急避险。被害人对被告人的人身权利实施侵害,被告人对侵害行为人采取制止行为不属于紧急避险。
     
    2.对于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实施的不法侵害行为可以实施正当防卫
     
    首先,《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的“不法侵害”,不仅包括犯罪行为,还包括一般违法行为。虽然《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将特殊防卫的前提条件限定为“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但对一般防卫而言,《刑法》既没有要求是犯罪行为,也没有要求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只要是违法行为损害了国家、公共利益以及公民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均可以采取制止行为。
     
    其次,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的侵害行为,也是危害社会的行为,仍属于不法侵害。虽然《刑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刑法》并没有免除精神病人的民事违法责任。相反,《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任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由于民事违法行为仍是一种不法行为,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实施的侵害行为仍属于一种不法侵害,因此不能完全将其排除在正当防卫的对象之外,对这种不法侵害当然是可以进行正当防卫的。但是,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的侵害行为明显不能等同于有刑事责任能力人的故意侵害,对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的侵害行为实施正当防卫时,应当尽一切努力避免对精神病人造成不应有的身体或精神的损害。一般而言,在遇到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的侵害时,如果明知侵害者是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并有条件用逃跑等其他方法避免侵害时,则不得实施正当防卫;如果不知道侵害者是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或者不能用逃跑等其他方法避免侵害时,才可以实行正当防卫。
     
    3.对于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的侵害行为实行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指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刑法》并未对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规定具体的标准,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应当结合不法侵害的性质、危险性以及防卫的强度、后果等方面综合考虑。
     
    ——《刑事审判参考》2005年第4集(总第45集)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上一篇: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分终于说清楚了

下一篇:聚众斗殴罪犯罪构成及转化要件的把握

该内容非常好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