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抢劫罪与强奸罪方法或手段罪状的差异
浏览量:时间:2016-12-01
作者:黄新伟,中山大学刑法学硕士,金亚太律师,安徽省律协刑委会秘书
问题由来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的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强奸罪的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抢劫罪和抢劫罪在基本犯罪构成客观行为中手段或方法罪状是相同的,即“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手段)”,但两者显然能等同理解。(在此主要讨论一般情况抢劫罪与普通强奸罪罪状的理解差异。)
具体差异
一、“暴力”行为的差异
1、“暴力”的含义
在刑法意义上,暴力作为一种犯罪手段,其外延的范围和内涵的程度是由刑法加以规定并受刑法限制的,具有“暴力”在特定的要求,即不同的犯罪中具有不同含义。最广义的暴力,包括不法行使有形力的一切情况,其对象不仅可以是人,还可以是物;广义的暴力,是指不法对人实施有形力的行为,但不要求直接对人的身体行使,只要对人的身体以强烈的物理影响即可,例如在他人身边播放高分贝噪音;狭义的暴力,是指对人的身体不法行使有形力,但不要求达到足以压制对方反抗的程度,如打人一耳光; 最狭义的暴力,是指对人行使有形力,并达到了足以压制对方反抗的程度,但不要求直接作用于人的身体。]因此,刑法分则31 个罪状中中“暴力”的含义不尽相同。
抢劫罪和强奸罪的暴力行为是都要求对人身实施,直接侵犯人身体的有形力。但是,两者的含义和程度要求是不同的。抢劫罪中的“暴力”应当是最狭义的暴力,即对于暴力的要求程度更高,虽然不要求该暴力事实上压制了对方的反抗,也不要求其具有危害人身安全这样的性质,但其必须足以压制被害人的反抗;而强奸罪中的“暴力”程度要求则相对较低,属于狭义上的暴力,即要求对人的身体不法行使有形力,但不要求达到足以压制对方反抗的程度。
2、“暴力”是否包含故意杀人
对于抢劫罪的“暴力”是否能够包含故意杀人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中规定,“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因此,抢劫罪的“暴力”可以包含为劫取财物的故意杀人。而由于强奸罪的客体为性自主权,此权利依附于生命权而存在。为了强奸而故意杀人后,由于被害人生命权的丧失,性自主权随之丧失。因此,强奸罪的“暴力”不包括故意杀人行为。
二、“胁迫”行为的差异
1、“胁迫”的内容
根据行为内容的不同,刑法上的“胁迫”分为暴力的胁迫和非暴力的胁迫。对于抢劫罪“胁迫”行为的内容是否限于暴力威胁,刑法条文及司法解释并未明确界定。通说认为,抢劫罪的胁迫内容只能是暴力胁迫;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只要实施胁迫行为使受害人产生恐惧而不敢反抗,无论是暴力威胁还是非暴力威胁可以构成抢劫罪的“胁迫”行为。抢劫罪的“胁迫”行为在内容上仅限于暴力胁迫,即当场立即对被害人实施暴力,不包括非暴力胁迫。实践中对于使用非暴力胁迫索取财物的,一般构成敲诈勒索罪。强奸罪在胁迫的内容上表现为多样化,既可以是暴力胁迫,如威胁伤害、杀害被害人;也可以是非暴力的胁迫,如以揭发隐私、损毁人格相威胁。
2、“胁迫”内容实现的时空条件
抢劫罪的胁迫必须是向被害人当面实施和实现的。如果不是向被害人当面实施,而是通过转告或者信件等方式实施,不构成抢劫罪的胁迫,实践中一般以敲诈勒索罪处理。而强奸罪的“胁迫”内容实施的时间具有不特定性,既可以当场实施,也可以通过第三人或者信件等实施胁迫;既胁迫内容既可以当场实现实现,也可以事后实现,例如威胁被害人如与其发生性行为,将揭发其隐私等。
三、“其他方法(手段)”的差异
一般而言,刑法中“其他方法(手段)”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由于行为人通过自己的积极行为迫使被害人处于不能反抗、不知反抗的状态,如药物麻醉、灌醉等行为。此时,行为人的积极行为与被害人不能反抗、不知反抗的状态有因果关系;二是行为人并未实施积极行为,只是利用被害人不能反抗、不知反抗的状态,如醉酒、他人行为导致昏迷等状态。
抢劫罪的“其他方法”仅限于第一种情况,行为人必须通过积极行为实施暴力、胁迫以外的其他方法手段而使被害人处于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状态,抢劫罪的“其他方法”和被害人不知反抗、不能反抗的状态必须具有因果关系;如果行为人只是利用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状态而取得被害人财物的,构成盗窃罪。而强奸罪的“其他手段”的内涵则宽于抢劫罪,它不仅包括由行为人实施积极行为造成的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状态,也包括行为人利用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状态实施强奸的情况。
另外,欺骗是刑法中最常见的客观行为之一。抢劫罪的“其他方法”不包括用欺骗行为取得财物,以欺骗手段取得较大数额公私财物的,一般构成诈骗类犯罪。而强奸罪的“其他手段”则包括欺骗行为,例如利用封建迷信、治病等方法强奸妇女的,构成强奸罪。
预知为何同样的罪状描述在理解时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且看下回分解。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