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动态

刑辩律师的克己复礼-钱列阳

浏览量:时间:2015-08-05

刑辩律师的克己复礼克己复礼

钱列阳

对于50、60年代的人比较熟悉,90年代的比较陌生了,这个词源于70年代,意思是克制自己,恢复周礼。当然,这里不是说要恢复周礼,而是恢复礼仪、礼节、礼貌。之所以想到这个词,是对近期律师江湖发生很多事情的不成熟看法,看到这些年律师行业一方面蓬勃发展,一方面与公权力死磕较真,与此同时,各种门派发生各种冲突,既混乱又充满活力,又感觉江湖火药味的复杂。那么,我在想,这些现象存在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但是这种现象能不能有所减少、缓解,至少律师内部的内斗、内耗、贬损能够少一点,还是说律师就是好斗、相互倾轧、相互指责,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所以,我在很多群里潜水,很少说话,我静下来思考,今天被杨大律师逼得浮出水面、换一口气聊聊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首先克己,是指克制自己内心的冲动、本能、亢奋,这是人有活力的表现,是天性的东西,但是能不能克制、能不能战胜自己的本能,作为律师这样一个理性的行业、法律这样理性的专业显得尤为重要。复礼,这里当然不是指周礼,是指礼节、礼仪、礼貌,对规则的遵守,这里的规则不管是明规则还是其他规则,对规则的遵守是底线。

我们律师特别刑辩律师的性格特点,比如比较自信、比较自立、比较自主、比较自强,这些都是明显的优点,与此同时,也表现出比较自我、比较自负、比较自尊、比较自以为是,这些特点在某些工作场合是优点,但在生活场合的另一面表现为缺点。

当刑辩律师做了若干年之后,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价值观、是非标准,比如言论自由的标准、法治的标准、江湖情义的标准、人与人之间规则的标准,其实这些标准没有全行业统一的标准,而是每个人从人生经历、性格、履历出发,逐渐、自觉不自觉地形成的每个人差异的价值评判标准。如每个人都会写字,写出来的字融进了每个人的性格,恰恰是刑辩律师不一样的性格标准形成了冲突的根源。这种标准的评判不在同一个坐标系,而有自己的坐标系。我观察到,很多律师在争论在讨论,他本身的观点和所依据的理由独立地孤立地看都是对的,二加三谁也不会加出八来,但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所有观点与本案事实的嫁接点是错的,有时候是舍本求末的,有时候是自己想当然的,就如房子建立在虚幻的或者不真实的地基上,于是相互之间形成了冲突。

别人驳他观点,他在那里反驳,双方都没有咬到契合点,那就是双方争论基础的嫁接点是否合理。如捍卫公民权利、捍卫当事人权利,这些捍卫没有一个是错的,但是在什么环境下,捍卫到什么程度,双方对这个环境基础没有达成共识,而是各自想当然的在那里争论,所以形成不可调和性。这说明,刑辩律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长于思考,长于述说,弱于包容,弱于反思,弱于倾听。我认为,有时候我们要把鼓出来的凹进去,听一听别人的观点,听完整别人的意见,看完整这件事本身的前因后果,再发表观点不迟,而刑辩律师反应太快了,别人给出一二三,他就知道四五六,但是恰恰七八九十还没说到。

所以,我在想,这些刑辩律师的特点,给我们带来的职业本能会是表现为什么样的普遍性呢,我归纳了几条。

一、天理正义的天然拥有者的道德优越感。

我注意到很多刑辩律师,他们自认为无私,他们确实是无私的,以至于他们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用道德制高点的大棒敲击所有比他矮的人,把自己看成是天理正义的天然拥有者,自认为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其实无私不是做事正确的必要前提,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二、实体正确忽略了程序正义。

如我发现你办案过程中,有不周到的有错误的,的确那个人不如你好不如你对,这种情况下就把自己定位在可以居高临下教导别人的位置,而忽略了沟通的方式方法程序,直接就告诉别人、指责别人,引起对方心理上的反感冲突,面子上的过不去,从而发生冲突。这种实体正确忽略程序正义,在很多律师发生冲突时是常见的。

三、目标正义忽略了方法和途径。

有很多律师给自己的定位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法治化,这些目标非常崇高,也是发自内心的尊崇,以至于自认为有一颗善良火热的心,以为别人自然能够理解、接受、宽容,忽略了别人真的能够做到与否,这种方式方法过于粗糙了。

四、思维敏捷带来了以偏概全,过早地下结论。

刑辩律师比普通人思维更加敏捷、语言反应更快,这时候往往聪明敏捷代替了完整地细节,往往会以偏概全。这里就不举例了,我相信很多律师会有同感。

五、以自己的喜好善恶代替对客观事实判断的是非曲直。

如有些人关系比较近,有些人会有过各种各样冲突互相看不上,于是乎,在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这个人是我哥们,他说的话我必然支持,那个人很讨厌、以前还骂过我,他一张嘴我就讨厌、反对,不管他讲的观点是不是正确。这种带着感情眼镜的判断我认为是致命的。这种感情的有色眼镜,使得他在看待每一件事情的时候,本能地把喜好放在第一位,把客观的是非曲直放在第二位,由此引起不必要的争论。

刑辩律师这五个职业特点、容易犯的错误,我只是粗粗一想,还没有完整归纳出来。这些确实不是人品问题,也不是其他问题,而是本能冲动的不加雕饰的自然错误。如一根原木,没有经过去皮去杈,未经加工打磨抛光,就是一根主干,这不是什么大的错误。由于没经过加工的粗糙,致使相互之间发生抵触排斥是客观存在的。

今天,我们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打败国民党,是赢在方法论上,就是群众路线战胜精英力量。那么律师在方法论上,就不能过于忽视,过于只注意良心而不注意方式方法。我在想,刑辩律师是不是在方法论上犯了错误呢。

一、主观主义:没有换位思考,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没有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一个案件,能不能判当事人无罪或者减免某些罪行,我们在考虑辩护意见的同时,还要考虑法官是怎么考虑的,如果你是法官,在现有司法体制下,现有环境下,能做到极致做到最大能做到什么。我们给法官一个裁量的空间,又要理解其局限性,不能提出超越局限性的东西,但是能做到极致当然要做到极致。但是,我们的考虑不能主观主义想当然。

二、经验主义:就是有一二三我就知道四五六、七八九,这时候我们是不是会忽略十十一十二可能是一些细节问题,但是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经验主义使我们忽略了细节的作用。当我们听取委托人、被告人、证人的叙述,往往抓住了大的主要问题,而不耐烦去听细节的描述,很可能就会漏掉最关键的东西。这种经验主义想当然,使我们漏掉的细节,使我们说出的话,建立在不完整的事实基础上,一定会有瑕疵漏洞,而我们自己却感觉不到。

三、本位主义:只从自己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到他人的尊严、别人的面子。你的话也许都是对的,但是你忽略了别人的自尊心,忽略了别人也是独立的有血有肉的人,特别是你的助理、下属、比你资历浅的人,容易很本位的以天然拥有真理的方式去换位思考,也是一种伤害,自己却不知道。

四、教条主义:律师最喜欢抠法条,对条文对司法解释很清楚,但是现实生活中各类案件纷繁复杂,有很多司法实践中发生的问题是超越法律规定,是在法律条文以外的夹缝里,是防不胜防的,法律条文尽可能规避防止大的漏洞,但小的漏洞无法防止,但是我们过于局限在对法条的熟悉,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忽略了法条的局限性。我们无论对一个案件有多大的掌握能力,条文是如何的有效,但是当法条网罗事实得时候,总有边界,而我们常常忽略这种局限性。

由于这些特点,律师容易强加于人,互相之间不是很尊重,不是很理解对方。我是正确的,我已经反复试验了,我的方法是对的,你们就要按着我的方法做。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一定要遵从你的方法。成与败之间往往有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每个案子都有复杂性多变性,司法环境以及我们永远看不到一座山的背面(拿破仑)。我们看媒体报道的案件,很容易做出评判、指责律师错误,但是我们是案外人,不是承办人,未必知道案件的细节、不得己、无奈的特殊性,这往往是细节层面的东西,我们仅就掌握的东西作出判断是相对的,具有局限性,无法取代整个案子的全部细节。

我经常说到,每一个案件就如海面上飘着的冰山,外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个白色的尖,冰山90%沉在海面下,海面下到底有多大,我们不潜水下去是看不到的,你站在沙滩上或者就算游近了也不能看到全部的冰山。媒体报道的案件,有很多政治、经济、社会的其他因素支撑着海面上的白尖。很多不为人知的,或者我们认为应当如何而其实不这样的一些未知领域是客观存在的,换句话说,律师要知道我们所掌握的全部东西,同时要理解,无论如何掌握,我们的思维都具有局限性,很多不知道的东西在背后深深地隐藏着,表现为我们无法理解的现象,而这些现象一定有它的道理。律师要承认每一个案件都有未知领域,才会多了一点谦虚、多了一点谨慎,少一点自大、少一点自以为是。

律师行业里有较真的、死磕的、勾兑的、协调的,方方面面,这个就如花园里的鲜花,你是菊花他是兰花他是茉莉花,争奇斗艳,但不能都是一种花。每一种鲜花都有自己的美,要相互欣赏,相互理解,不能强加于人,不能自己是牡丹也要求别人都是牡丹。个人始终觉得,同行之间,即使他失败了我成功了,他的失败我们也要宽容、理解,有他力不能及的地方,有经验不到的地方,即使我们提醒了但是不听忠告,就算发生了假如听取忠告就不会失败这样典型的案例,我们仍然要表示理解、不能指责。

因此,我觉得刑辩律师要有一定的规则,这种规则不一定是很明白的法律条文,但是可以是一种距离、相互欣赏的定位,我归纳了五条。

一、相互尊重是做律师的修养,这个就不用解释了,同行必须具备。

二、戒急用忍是做人的素养,律师很容易着急,很容易拍案而起,是很有激情的一群人,这时候,更要懂得戒急用忍。隐忍是做人做事的优良品德。忍字就是心字上面一把带血的刀,忍是自我修炼、自我克制形成的素养,无论是办案做人、同事之间相处都是很重要的品德。

三、耐心倾听是做律师的涵养。我们常常太急了,感觉对方很啰嗦,讲的都是废话,很多事情要做,没时间听废话,在公检法表现尤其突出,他们是公职人员,认为不需要很多倾听。为什么有人说我是好律师,我听人家絮絮叨叨讲了两个小时,只是频频点头,当事人后来说我是好律师。为什么,我这么做,实际上是满足了当事人倾听的需求,所以耐心倾听是我们做律师的涵养。

四、宽容平和是人生健康的滋养。律师是激烈的,是敏锐的,是需要激情的,这些都是我们具备的。假如除此之外你还宽容平和,那么对健康是有益的。

五、求同存异是行业团结的底线。每个律师都有自己的锋芒有自己的棱角,很多时候观点不同,一样的案件,每个律师有不同的切入点,有完全对立的方法,未必谁对谁错而进行无谓的争论。如爬坡,有人从南坡开始爬,有人从北坡爬,都是为了到达山顶,没有哪个坡最好,你非得让别人也到北坡爬,还说是为了你好,这样强人所难有什么意思呢?我们都是为了爬到山顶,要相互理解支持,即使你在南坡掉下来了,我从北坡爬到山顶也要救你而不能嘲笑你。所以,求同存异是我们行业团结的底线。讲到这里,就讲到行业的团结,群里很多人说要团结,为什么不团结,有这样那样的冲突,其实我觉得团结的标准是什么,是铁板一块吗?是大家利益绑在一起吗?不可能。

律师行业是自立自强,就跟一颗颗鹅卵石一样,可以有接触但不可能贴在一起。但方砖不一样,每个砖都一样,是可以贴在一起的,这就是机关干部和自由职业的差别。每个律师离开别人也能活,有自己的案源、自己办案、有自己的收入,我们的团结概念就不一样,不是利益的紧紧捆绑,而应该是半松散型的。大家看到,每一块砖和砖之间抹上泥形成一堵墙、一座房,这是红砖的力量。但鹅卵石很难搭起一堵墙、一座房,但也有可以搭起来,就是要大量的混合物而不是像红砖那样细细薄薄的一层水泥。这种大量的填充物,鹅卵石之间既要结合又要分开,这种距离远远大于砖与砖之间的距离,我认为这种距离就是四条:1、相敬如宾,2、相互欣赏,3、相互理解,4、相互帮助。

只有大家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生存方式,各有各的办案方式,每个人都理解每个人有一定独立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距离下,才有相敬如宾的握手关系。其次等握完手之后,这个人有这个人的优点,那个人有那个人的长处,才会学会相互欣赏,而不是以长处比短处,把自己搞的天下第一。有相互欣赏之后懂得了换位思考有了相互理解。有了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他的优缺点在你眼里变成了特点,不再有好坏之分,这个优缺点是由当时发生的特定环境决定,一个人的特点在A面表现为优点、B面表现是缺点。比如急脾气的人,在工作量大、要求迅速做事的时候,使得他高效率、快节奏、没有拖泥带水、没有丢三落四,但这种急脾气在与人相处时,容易给人伤害。在处理某些事情的时候,事缓则圆,急脾气使得刺过多,容易引起不必要的伤害,这是缺点。作为朋友要相互帮助,要发挥他的优点,当他太急的时候帮他圆,起到补台的作用。当那个人发现你默默帮他补台的时候,一定会心存感激的一笑,一定会深深觉得你才是知己,你为他补足了他没有的东西。比如两个好朋友拿很多东西,其中一朋友手套掉了,另一个朋友捡起来,一种是立即还给他,那个拿了很多东西的人会立即说谢谢;还有一种是默默不说话,等他发现手套丢了,再慢慢地从口袋里拿出来跟他说刚掉了,我捡起来,看你手上东西很多,等你需要的时候再给你。这个时候,那个朋友一定会心存感激。我在想,律师给别人补台给别人帮助的时候,不需要急于表白,做事情的时间点A,结果产生点在B,在A做事的时候,我们不急着结果出来,我们等自然规律,等他的手冷了,发现手套丢了需要手套的时候再给他,这种效果会更好,要受用的多,要好的多。

同行之间相互帮助理解能不能打一个时间差,不急于看结果,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包容、宽容的基础上。个人觉得,刑辩律师行业之间的矛盾、冲突、纠纷,说到根子上,涓涓细流,是职业特点带来的性格特点,职业和性格共同形成的本能。我们稍微克制下自己,恢复下自己的理性礼节,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到这个程度,反而会很简单,很高兴的去给人家补台,人家摔到了去给人家扶起来,人家有危险第一句话点到,人家听就听,不听我也拿他没办法,但是等到他遇到伤害的时候,我们立即给予救出来,这种靠事实说话,靠行动说话,而不是单纯的靠嘴说话,我们靠嘴吃饭的律师行业是不是有时候比较或缺,我们是不是要有更高的思想层次和深度来驾驭我们的嘴,来驾驭我们的心理。

律师行业,无论面对办案,面对公权力会有怎样的风浪,对内都要懂得一点克己复礼。

转载:灿烂千阳(lawsunshine)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上一篇:最高检为何此时下狠手,整治超期羁押、久押不决?

下一篇:【最新】《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预防和纠正超期羁押和久押不决案件工作规定(试行)》及答记者问

该内容非常好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