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林参加全国证据法学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暨证据法学硕博论坛
浏览量:时间:2025-01-15
2025年1月11日,由西南政法大学证据法学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等研究院协办的第二届“全国证据法学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暨证据法学硕博论坛”在重庆西南政法大学宝圣湖校区举办。
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来自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的教授学者,来自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等司法实务部门人士,以及河南韬涵律师事务所、福建壶兰律师事务所、北京中同律师事务所、上海靖霖律师事务所、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等律师实务人员出席了论坛研讨会。
论坛分为“数字时代司法证明的规则与方法”“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理解与适用”两个板块,分别由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宏耀,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旭主持。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正法,重庆邮电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王志刚,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全国检察业务专家高松林,上海靖霖律师事务所主任徐宗新;西南政法大学证据法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包冰锋,西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步文,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专职审委会委员、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张波,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王亚林对获奖的硕士、博士生论文进行了点评。
王亚林点评时认为,"大数据辅助证明"有助于提升事实认定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大数据辅助证明以整体主义为指引,在证据推理环节通过大数据技术整合经验,对个案中的推论命题和要件事实形成类型化指引,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然而,电子证据和大数据辅助证明容易导致事实推定的滥用,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和对人工智能的过度依赖可能会引发新的错案;大数据侦查和司法证明冲击了无罪推定和控辩平衡原则;大数据侦查的算法黑箱和算法歧视降低了有效辩护的可能性。
王亚林建议年轻的学者关注实践,不仅要进行调研,还要做刑辩,这样才能体会到中国证据法的难点和痛点;同时,希望学者们在研究程序法的同时,也关注实体法,成为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两栖专家。
撰文| 王雅琦
编辑| 代娜娜
审核| 陶鸿 蔡鹏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