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亚太简讯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防范与调控—致安徽省人民政府

浏览量:时间:2019-01-13

根据中央的部署,2019年仍将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在“三大攻坚战”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居首位。而重大风险不仅包括金融风险,还包括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的一切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要聚焦重点,抓纲带目,着力防范各类风险挑战内外联动、累积叠加,不断提高国家安全能力”。

突发性群体事件是指在较短时间内突然爆发的,群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领导之间、群体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以经济利益为主要内容的,采取围攻、静坐、游行、集会等方式对抗党政机关甚至破坏社会公共财物、危害干群人身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事件。正确认识和把握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和应对策略,对于抑制与消解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平稳运行、减少社会损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转型期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

根据有关资料及笔者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调查,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主要有:

(一)基础性根源――社会转型引发的矛盾。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会不可避免地相互竞争和冲突。人们受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的冲击,容易导致价值体系的紊乱,从而使人们无所适从,诱发许多社会问题,如今年5月六安市近200名教师集体讨薪维权事件,今年3月合肥市徽翔驾校数十名学员集体上访事件,体现的就是这种情况。

(二)政治因素――部分干部的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近年来上访、闹事等群体性事件增多,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因为有的干部工作作风不踏实,腐化变质,从而导致干群矛盾激化。如屡屡发生的农民上访村干部腐败案件,反映出官僚主义、腐败行为也是致乱之源。

(三)文化因素――群众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低,法制观念淡薄。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加快了社会群体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但受网络舆论的影响,人们的民主觉醒能力严重不足。面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人们普遍难以保持理性、客观。部分群众错误认为聚众闹事可以对领导造成压力,能较快解决问题,使本来能在法律程序中得到解决的矛盾演化成突发性群体事件。

(四)体制根源――基层组织社会控制弱化,社会权威结构失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基层组织的社会控制力呈明显的弱化趋势,社会威信相对减弱。由于基层政权的权威性受到民众的怀疑,国家权威就很自然地进入民众的视野。民众的利益一旦受损或遭受侵害,为寻求国家权威的保护,单个的社会成员会意识到集体行动的重要,体制外的对抗性群体力量就会产生。如全国范围内大量的社会团体、组织、协会等,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就是一个典型的体现。

(五)导火索――各种具体的利益冲突。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不满。二是企业经营亏损、破产、转制,职工在工作安排和生活保障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三是征地拆迁引发的各种问题。四是环境污染造成的生态失衡问题。

(六)预警机制不足――削弱了政府的掌控能力。此类事件的前期症兆不明显、不易预见,引发此类事件的矛盾原因复杂,常常牵涉到各部门利益。因此,对此类突发性的群体性事件,还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

二、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防范及调控

当前应尽快建立健全预防和调控突发性群体事件的运行机制,探索正确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策略和方法。

(一)建立全面系统的防范机制

防范突发性群体事件要治本,即要从根本上、源头上消除事件发生的土壤和条件。为此,需要有一种程式化的、稳定的、一系列配套的制度安排。

首先,要坚持社会公正原则,协调利益关系。要建立系统规范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网络,努力解决城乡人口的低收入和贫困问题,以释放社会成员所承担的社会风险。如合肥市此次“大拆违”时,特别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其次,要建立健全社会安全阀系统。(1)构建理性化的社会沟通系统。如信息公开制度,立法、执法和司法公开制度等,这是理性沟通的前提。充分保证公众表达自由的渠道,就言论自由而言,完善公民或群体向政府表达意愿的制度,如申诉制度、信访制度、请愿制度、游行示威制度、公民参与立法的制度、各种听政制度等。2018年4月,合肥市政府根据《合肥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程序规定》,进一步落实公众参与政务的相关工作安排,其中明确提到政府应及时回复公众意见,重要会议应当有公众代表列席,以及公众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2)培育社会缓冲与消融机制。各种社会中间组织和机构如安徽省法律援助中心开通12348援助热线、148法律咨询台、律师事务所是社会成员交流感受、诉说委屈、发泄情绪、提出建议的渠道,能及时、适当地让不满情绪和不同意见得以宣泄。因而,要进一步重视和引导社会中间组织建设,构建社会各阶层的中介机制和传导沟通机制,使之发挥理顺关系、处理矛盾等保障社会安全运行的积极作用。(3)加强及时、有效的舆论引导系统建设。社会大众在面对社会热点问题时,往往受主流媒体或者多数人观点的影响,从而容易产生跟风、随大流现象。据此,传播学上衍生出了十分重要的“议程设置”理论,意在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这样一来,可以尽可能地通过利用大众传播的特点,来消解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

其三,要建立社会监控与预警机制。建立预警机制是防范和解决社会矛盾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指示器,是科学决策的可靠手段。如,2017年4月18日,合肥市第六中学为预防突发公共事件,专门组织全校师生学习预防和应对包括社会安全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害事件等七类突发公共事件。2017年9月30日,合肥市公安局便及时举行了处置突发事件综合演练,旨在加强突发性群体事件应急出警速度,提升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刻做到有备无患。

(二)改善政府形象,密切干群关系,营造互助、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防范突发性群体事件需要动员全社会各部门的力量积极参与,其中政府作为拥有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代表公共利益、承担公共责任的特殊的社会组织,既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改善自身形象来影响和调节公众的行为,又可以通过控制意识形态来引导、营造社会的思想文化氛围,进而缓解和消除公众之间因磨擦、矛盾和隔阂引起的离散和不稳定现象。因而,从政府角度讲应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树立民主、秩序、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比如,2017年7月,合肥市出台《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细则》,其中明确规定,重大、突发政务舆情24小时内召开新闻发布会,进一步践行务实、透明、公开型政府建设承诺。其次,要强化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文化认同是指人们分享共同的文化模式(象征、信仰、价值观、规范、习俗),彼此在文化上具有共同的心理、情感和意识。社会认同是指人们忠于某一共同的社会共同体,分享其利益,彼此具有共同的归属感、亲近感和信任感。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是社会合法性基础,它们不仅可以使人们因劳动分工和互动程序制度化产生的压抑感受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减少社会性张力,还可以使地位彼此不同的社会成员相互接近,产生信任,增强社会团结,减少社会磨擦和冲突。

(三)注重策略,采取果断稳妥的处理方法

作为复杂社会现象的突发性群体事件,即使是倍加防范,也免不了有所发生。对突发性群体矛盾的解决,既要有预防的措施,又必须讲究控制和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策略。具体应把握“快、稳、化、活、公、清”六字方针,区分性质、把握时机、严格依法、冷静处理。

所谓“快”就是要及早发现,及早介入。一要快速发现,快速报告;二要快速出动,快速到位;三要快速展开,快速介入,以便抓住先机,争取主动,尽快控制事态的发展。所谓“稳”就是要稳定群众情绪。在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时,信息传播混乱,人们容易偏听偏信,容易产生非理性行为。因此,必须一方面揭露谣言,控制信息的混乱传播,另一方面及时披露事实真相,正确地引导公众的注意力,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所谓“化”就是在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时要坚持协调和化解矛盾的原则,引导群众走理性的解决矛盾途径。从解决此类矛盾最恰当的方式应该是化解矛盾、平息事态、解决问题。即使一些矛盾的激化确因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在后面挑拨,部分群众短时间内难以觉悟,我们也要始终立足于团结多数群众,孤立、打击少数违法犯罪分子,并注意引导群众寻求理性的解决途径。所谓“活”就是弄清事件起因,分类处置,灵活施策。据调查,目前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大部分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合理的。因此,不可简单地动用警力和采取强制措施去解决。对群众的合理要求要尽力加以解决或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做细致的解释工作,以求理解。对于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因工作失误而引发的突发性群体事件,要敢于承担责任,重新决策。对符合政策,但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要设法解决,切忌敷衍推诿。对于群众要求基本合理,但采取的方法过激,甚至违法的突发性群体事件,处置中对群众既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使广大群众明辨是非,提高觉悟。对有的群众的不合理要求,要介绍政策,晓以大义。对于极少数别有用心利用我们工作的失误和部分群众存在的不满情绪挑起事端的幕后策划者、拒不听劝阻者则要适时地采取强制措施,及时严肃处理。对打砸抢事件、动乱、暴乱,必须态度坚决,措施果断,用法律手段予以控制和打击。所谓“公”就是分清是非,秉公处理。所谓“清”就是全面总结经验,彻底清除复发隐患和同类事件发生的根源。要进一步做好善后工作,彻底清除复发隐患;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从中探求规律性的东西,彻底清除同类或相近事件发生的根源。如上述六安教师集体讨薪事件,在六安市公安局及时就处警情况发布通告,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六安市委市政府就此事件开展专题研究,对集访处置问题进行调查,了解警察执法是否合法合规,同时开展大走访活动,了解教师诉求。总体上来说,此次突发性群体事件,相关部门的应对是及时有效的。但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应当充分认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危害,分析其原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做到有备无患。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上一篇:王亚林、黄奥、黄新伟出席安徽省刑辩沙龙

下一篇:律师私人信息载入刑事案件材料为哪般?—致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安徽省公安厅

该内容非常好 赞一个